拼圖者的生命觀察:結果也許不好,但結局可以是美麗的

人為什麼而活?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想過這些問題?對於這些人生大哉問,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我更喜歡從死亡角度來回看生命的意義,因為生命有限所以顯得珍貴。

也許經歷過至親離別,我不避諱談論死亡,更希望能夠將每天與死亡為伍的生命故事,分享給想了解生命意義的你。「我安靜.我上進」Podcast開播至今,已訪問過大體化妝師接體員大師兄命案現場清潔師鑑識科學,而這一集我想分享是法醫楊敏昇《拼圖者的生命觀察》。

楊敏昇擔任新竹地檢署法醫已22年,除了拿解剖刀,他甚至成立CRT遺體修復團隊,替死者恢復生前美好面容,開始接觸修復時,楊法醫一度被老師嫌「解剖得很醜,縫得很粗糙」,一向愛自嘲的楊法醫說,當時有點傲氣想著:你有你的堅持,我有專業!

 

結果也許不好,但結局可以是美麗的

對於死亡,楊法醫有他一套見解,他相信緣分,每接觸一個案子都是生命邀請他走進不同的風景。死亡,讓他遇到死者家屬,聽聽他們訴說著逝世家人的過往種種,有時候一句話就能撫慰家屬支離破碎的心。結果也許不好,但結局可以是美麗的。

緣分像一張連結網,往往在案子了結後,與家屬的交集才正要展開,所以楊法醫很尊重也很珍惜每個找上門的人物、事件。

有一位原先駐守地檢署的女記者曉玲,她是非常優秀的媒體人,後來因升遷關係她被調到南投擔任特派記者,我們一直保持聯絡,有一次,曉玲紅著眼走進辦公室。

她手上拿著一份報紙,報紙上的新聞標題斗大寫著「大學新鮮人撞紐澤西護欄,面目全非」,曉玲說這個學生是她的外甥,外甥晚間騎車出門,回程路上經過重劃區整修道路,道路上放了紐澤西護欄,卻沒有任何警示和反光燈,當場葬送了年輕生命。

曉玲希望我能夠幫他外甥做修復,「我想讓他面容完整地離開。」,我答應了。

修復進行得很順利,完成時已接近凌晨一點,曉玲和她的姐姐曉慧,也就是往生者母親很平靜地看著修復成果,曉慧對我說「楊大哥,謝謝你把我兒子做得那麼自然,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表達對團隊的感激。」說著說著,曉玲拿了一大包紅包塞在我手上,我拒絕接收。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最後我們一行人聚餐才結束了這場人情戰。回到家已凌晨三四點,曉慧傳來訊息說:「感謝楊法醫修復團隊大德,為愛兒保留自然容顏,親切無私待人的胸襟令人敬佩。」

我回覆曉慧的留言:

「媽媽您太客氣了,百忙之中還上來道謝。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大家,但願往後您想起兒子,能夠提醒自己,雖然是短暫的緣分,卻是美好的十幾年。希望媽媽能慢慢走出傷痛,再次嶄露相片中的美好笑容,我想這是兒子最希望看見的。」

沒想過一段深夜的感性回覆,對曉慧氣了悲傷輔導作用,我們成了朋友。如果我不認識曉玲,就不會接觸到曉慧兒子的案子,也無法感受生命如何被巨大悲痛摧殘後一步一步康復,這些都是緣分帶來的禮物。

(以上故事取自《拼圖者的生命觀察》,已取得作者同意)

驗屍台上遇見認識的人

在未當上法醫前,楊敏昇法醫曾在大學教課,就在離開校園後開始實習沒多久,一樁自殺案件給了他前所未有的衝擊,這個經歷也讓他意識到,法醫是一份殘酷的工作,法醫不只是勘驗陌生人,也會碰到熟識甚至親密的人。

原以為和平常一樣,跟著老師走進相驗室,掀開白布時,發現躺在驗屍台上的是自己的學生。指導老師知道後,反而命令還在實習的他負責驗屍,面對如此震撼的場景,他無法接受一度想拒絕。

楊法醫提到這段往事時,說當時有幾個瞬間,視線被淚弄模糊了,只能強迫自己專注在所有死亡跡象。好不容易完成驗屍後,在想開口說出「死者是燒炭自殺,腦部急性缺氧死亡。」眼淚在此時潰堤,再也無法忍受。

同樣的事情發生了第二次,楊法醫在節目中分享到,因為學生自殺引起他想探索關於自殺議題,紀念這位再也不能一起在球場上揮汗玩樂的學生。

請允許自己悲傷

對於「法醫」二字,相信普遍浮現的畫面不外乎嚴肅、不苟言笑、謹慎,但從楊法醫的文字和對談中,你會感覺到濃濃的人情味和同理心,當然也少不了那楊氏自嘲幽默,幾度是又哭又笑地閱讀著。

書中的真實社會矚目案件,絕大部分都在痛苦、悲傷的死亡生命故事,閱讀時卻撫慰了歷經相同過程的我,幾度看到眼眶泛淚,只能闔上書後哭完後再繼續閱讀。哭並不是喚起過去傷痛,而是再次感受到至親的愛。有時候活著活著就會以為自己好了,不再悲傷。當看著別人的離別,心裡脆弱的按鈕不經意被碰觸,才會發現原來我並沒有忘記,也再次坦誠面對自己,允許自己悲傷。

面對離別,我們都是脆弱的,承認它的存在並不會剝奪我們的勇氣,人生總會經歷悲歡離合,每一個經歷都是我們在此生留下的註記,最後與你分享這段話:

「我確信,我們永遠不會失去我們所愛的人,即使是死亡。

他們繼續參與我們所做的每一個行動、思想和決定。

他們的愛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我們知道,透過分享他們的愛,我們的生命得到了充實,讓我們感到欣慰。」—Leo Buscaglia

本集訪談內容:

  • 27歲在大學教課,是什麼原因促使決定放下穩定的教職工作,投奔報考法醫?
  • 寫這本書的契機
  • 書中提到20個真實案例,哪一個印象最深刻?
  • 第一次人生震撼教育:解剖學生
  • 為什麼相信緣分?
  • 如何從法醫到殯葬遺體修復
  • 什麼是遺體修復五級收費標準?
  • 修復遺體中遇到難度最高的案子,為什麼做得像比做得漂亮來得重要?
  • 為什麼在遺體修復拒絕接自殺案件?
  • 大體老師的由來
  • 分享從事這一行後對於生命的體悟
  • 對你來說,什麼是上進心?

以下平台可找到楊敏昇法醫,由於這是楊法醫個人臉書帳號,加好友前請先經過同意,或以Messenger訊息聯絡。

Facebook

楊敏昇法醫與莎瑞絲快問快答

快問快答

如果你喜歡這一集的內容,請幫我們到Apple Podcast打星評分,讓我們的音頻節目能夠持續做得更好,帶給你更多更棒的內容,你也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們的節目喔!

在你的生活有哪些不好的結果,結局卻是美好的呢?告訴我你的想法吧!歡迎在下方留言或加入私密社團和我一起討論😊

 

 

cerys-sign-100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於我

嗨~我是Cerys 莎瑞絲,目前是實習心理師,正走在成為自己路上,期待與你相遇!

文章

Podcast

臉書私密社團

推薦閱讀

更多內容

婚姻諮商:探索關係中那些不被看見的需求

婚姻諮商:探索關係中那些不被看見的需求

前陣子閱讀《親密關係》看到一段話:想要了解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親密關係看見自己,書中不斷強調溝通和理解,但這似乎無法單靠一方就能解決的。當親密關係走入婚姻,似乎就不是一個人的事了,導致婚姻觸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婆媳問題、外遇、小孩、雙方都沒有了愛情的感覺等,為什麼當初相愛的兩個人會走到這裡?我們該繼續走下去嗎? 今天的解憂咖啡館邀請了諮商心理師羅子琦,來聊聊什麼是婚姻諮商、婚姻諮商如何幫助當事者走出婚姻困境,如何在關係中感覺受傷時,看見自己的需求。 你將獲得 什麼是婚姻諮商?婚姻諮商與個別諮商分別?...

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什麼是性諮商?心理師也需要被諮商嗎?

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什麼是性諮商?心理師也需要被諮商嗎?

踏入心理諮商研究所後,每天接觸的書以教科書為主,而我個人更傾向閱讀心理治療小說,每當老師或同學推薦那些心理治療小說很好看,我就會手刀購入。從諮商理論到接觸真實個案,我越來越覺得心理諮商非常有趣也很好玩,接案後開始學習如何從不同學派看個案問題,同時對自己保持覺察以避免過度認同,或因個人議題影響諮商歷程。...

見不得別人好?如何善用嫉妒,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見不得別人好?如何善用嫉妒,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嫉妒是人類常見的情緒,但我們從不主動說「我嫉妒某某某」,就好像提醒著我們比不上別人,總覺得自己不如他人,眼紅別人也變成是一種“秘密”,只有自己才能察覺到的情緒。 同時,嫉妒常被認作是種負面情緒,導致我們羞於承認自己嫉妒別人,這就好像承認「我就是心眼小,我就是見不得人好」,嫉妒好像是一項重罪,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 只要善用嫉妒情緒,它也會是一種優勢,今天想和你分享如何化解嫉妒情緒,以下的方式我都嘗試過,感覺很有用喔!   → 延伸閱讀:戰勝恐懼、不再焦慮絕望!如何擁抱及接受闇黑情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