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被當隱形人?職場內向者必須學會的4種生存法則

在工作的時候,只要聽到電話響起就會有種壓迫感,也抗拒打電話給客戶,因為跟陌生人聊天讓我感到很焦慮、緊張。開會的時候我總是抱持沈默,因為當眾發言會讓我臉紅耳赤、手心冒汗。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我選擇回家舒服地窩在沙發上看書逗貓,而不是和朋友外出吃飯玩樂。

若你感覺以上的說法和你相似,也許你也是個內向者。

 內向者並不是愛耍孤僻或反社會人格,我們只是很享受獨處的時光,因為這也是內向者充電的方式 。然而,在這提倡外向者比較吃香的社會,不管在學校或公司,內向者無疑是容易被忽略的族群,如果你也有總被當隱形人煩惱,今天的文章將和你分享4種職場內向者的生存法則。

有什麼工作適合內向者?

很可惜,沒有什麼工作是適合內向者,因為工作不是為我們量身訂做而存在,這其實無關內向或外向,而是我們自身能力可以為這份工作帶來什麼價值?從「有能力應付」的工作角度切入,更能夠幫助我們找到適合自己能力範圍的工作。

從事23年DJ分享他入行前的「夢想工作」是當演員,然而外表及能力並未讓他如願,在一次電台招募活動,他誤打誤撞就當了DJ,開始意識到自己有主持的能力,結果一步一步走到現在。若現在問他是否喜歡當DJ,他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喜歡!」,同樣的問題在23年前問,也許答案就不一樣了。

當你對工作游刃有餘繼而產生興趣,就表示你已有足夠能去表現卓越。

內向者如何與同事共處?

內向的人在職場上容易讓人有種「不好相處」的印象,因為比起閒聊,我們更傾向回到座位安靜地工作。然而,在職場上我們無法避免與人建立關係及溝通,不必試著和所有人做朋友,畢竟這事情強求不來,只需與同事保持友好聯繫,在做得到的範圍內和他們維持盟友關係,不刻意討好也不必擔心被討厭,因為喜歡與討厭這事兒很主觀。

同事能夠當朋友嗎?我認為這難度和找到dream job一樣高,但並非不可能。首先必須先釐清一點:我們來到公司最主要的目的是工作,若能夠交到朋友就是bonus,有位長輩對當時菜鳥的我說「職場上同事都存在著利益關係,看人不能只看表面,也別存著害人的心。」

 

→ 延伸閱讀:致職場內向者:請擁抱這樣的你,別活在他人的期待裡

如何讓老闆上司看到自己?

內向者不比外向者來得耀眼,若遇到嘴巴比較甜、很會邀功的同事,內向的人很容易就會被比下去,顯得沒什麼功勞。但沈默寡言不表示就該一直默默無聞,若你一直處於「做得很好但沒人知道」又很想脫穎而出的話,是時候該為自己發聲了。這麼做的確有違內向者低調個性,但現實是沒人知道安靜的你付出了什麼,老闆上司也不會調監視錄影一一檢視每個員工的表現。

行銷自己有很多種方式,內向者比較傾向喜歡用文字表達,以我自己來說,我傾向以email 交代工作項目的進度,條理分明及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讓上司參考,如此一來上司便可從信裡得知我對工作項目的掌握度及細心度度,不時利用通訊軟體與上司討論工作,讓對方知道自己不只是安靜,我們也很有料!(笑)

也許處於某種狀態的你無法向老闆上司行銷自己,請別灰心,試著把這些成就紀錄下來,隨時更新自己的履歷,時刻提醒自己並在適當的時候以你的方式表現自己。

如何與情緒化同事共處

內向者大部分的情緒都處於平穩狀態,也不喜歡與人有激烈的言論,但往往內向者身邊總有個急性子、情緒起伏很大大的同事,有時候他們會沒由來地情緒大起大落,其實這並沒有不好,只是大家選擇的溝通方式不同。

有次同事W拿了一堆文件大力地甩在我桌上,然後以狂吼的方式說了一堆我聽不懂的話,他的河東獅吼音量聲音大得整個辦公室都聽得見,正當大家以為會有一場腥風血雨降臨之時,我很冷靜地說了一句話「你能好好說話嗎?」此時的氣氛頓時降至冰點,W的怒火像被澆熄了般,主管也在此時現身緩頰…

不隨著對方情緒起舞是內向者絕對做得到的選擇,當對方無法理性與你進行溝通討論的時候,只有以靜制動方式冷卻對方的熊熊怒火。朋友曾對我說「為何不吼回去呢?這樣下次他就不敢了。」吼回去也是一種作法,但當下我並不認為這麼做對事情有幫助,甚至會模糊了焦點,讓人看不清該解決事情還是當事者的情緒。

請記得,內向只是一種傾向,它不會是妨礙我們前進和進步的障礙,雖然內向者在職場上總是給人木訥、寡言的印象,只要善用內向者優勢,我們也可以在職場上優雅地華麗轉身。

 

 

cerys-sign-100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於我

嗨~我是Cerys 莎瑞絲,目前是實習心理師,正走在成為自己路上,期待與你相遇!

文章

Podcast

臉書私密社團

推薦閱讀

更多內容

解憂書單|這些年滋養過我,5本值得推薦的心理書籍

解憂書單|這些年滋養過我,5本值得推薦的心理書籍

不知不覺從上班族轉換跑道來讀心理諮商所已兩年,這兩年讀碩讓我學習更多專業心理諮商理論與實務,趁著進入全職實習前,想與你分享在滋養我這些你的經驗以及起到自我療癒作用的5本心理書籍,即使沒有心理諮商背景也完全能夠讀懂,非常適合推薦給想要自我探索的你,以及喜歡透過閱讀自我療癒的你。 弗蘭克《活出意義來》 購買書籍 內容:...

致30歲焦慮的妳:別害怕犯錯而錯失了想要的生活

致30歲焦慮的妳:別害怕犯錯而錯失了想要的生活

30歲就像是個分水嶺,好像不做些什麼就對不起自己。 或許受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影響,華人社會強調著30歲必須得有一點成就,這句話似乎預設著30歲開始應該有個“像樣”的人生,像是說比如說30歲就該買套房、買輛車、或者步入婚姻,結婚生子? 面對這些年齡焦慮,沒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比較好。不知道你是否也在30歲焦慮中呢?或許你清楚知道走入婚姻及創業並不是你想要的,卻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我30歲焦慮的故事,也希望對你帶來一些思考和想法。    是時候把接下來的時間留給自己...

致職場內向者:這樣的你並沒有不好,你就是最好的你

致職場內向者:這樣的你並沒有不好,你就是最好的你

你身邊有內向的朋友嗎?還是你也是個內向者呢?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你知道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嗎?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外向者需要找一群朋友出外吃飯,從中恢復能量;內向者則是必須一個人靜靜地,不管是看書、泡澡或是發呆都好,只要是一個人,內向者就能好好充電,再繼續出發,這就是內外向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