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聊天如何一年與50人深度交談?經營Podcast我學到的4件事

2019年9月開始經營『我安靜.我上進』Podcast節目,上架尷尬癌大爆發的第一集後,每週固定更新節目至今。不擅言詞的我,壓根沒想到一年的訪談節目累積下來,已與超過50人深度交談。今天的內容將和你分享經營Podcast我學到的4件事。

經營Podcast我學到的4件事

  1. 擴展舒適圈,一點點不舒服但很安全

對於內向者來說,頻繁與人接觸和交流非常耗能,但不代表我不愛與人接觸,我享受,也很擅長與人一對一深入交談,只是頻率得抓得精準,讓自己處於自在的狀態。

遠距錄音非常適合內向者經營Podcast,其中的好處數不勝數,在熟悉的房子做著不熟悉又可以接受的事情,完全免去與人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少了陌生環境的焦慮。訪談過程中,不少來賓大大讚歎這種錄音方式實在太舒服,不必趕著一大早起床化妝出門,反而悠閒地坐在舒服的沙發上,啜飲著剛泡好咖啡就可以開始訪談,還可以大剌剌摳腳挖鼻孔。(欸?)

待在舒適圈裡讓人感到安心,但久了讓人對生活失去目標和動力。你不需要跨出舒適圈,因為那令人膽戰心驚,你只需要擴展舒適圈,在可以接受的範圍裡給自己一些小挑戰,適應一點點的不舒服,戰勝後再慢慢擴大舒適圈。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能做的比想像的還要多。

 

macbook air beside white ceramic mug on white bed

 

  1. 減少慣性以管窺天

雖然是遠距訪談,第一次聊天難免會有些小緊張,所以我必須設計一個小遊戲讓自己能夠進入訪談狀態,而這個小遊戲必須有趣好玩,又可以和來賓互動,快問快答(Ice Breaker:破冰遊戲)環節就此誕生。

你會發現快問快答環節出現在節目尾聲,而實際上我和來賓進行訪談前會先玩快問快答熱身,為什麼訪談和快問快答順序如此安排呢?快問快答環節除了幫助我和來賓能夠快速進入狀態及彼此互相了解之外,將快問快答環節放在最後也希望帶出一個小心思:人生不必太嚴肅,凡事放輕鬆看待才能從心所欲。

每一道快問快答題目都是精心設計過,有時候也會為來賓量身設計題目,即使題目一樣,因來賓氣質不同也會帶出令人省思的答案。獨處久了,開始坐井觀天看人看世界,快問快答題目幫助我拉出以管窺天的慣性,接觸更多有趣的事物。

 

  1. 放下完美,這樣的我也很好

開始經營Podcast前,我經歷了一段時間掙扎到底要不要做音頻內容?如果要做,我一定要做到最好,做到perfect!當時的擔憂無疑是完美癌發作,在追求完美和無謂擔憂下一再拖延行動。

每次的掙扎都增添了更多恐懼和擔憂,害怕失敗、害怕被笑、害怕他人的眼光、擔心自己不夠好,終於在一次受不了了,我問自己:如果明天就不在了,我會後悔自己沒做Podcast嗎 ?會,我會怨恨自己的懦弱,為什麼不為自己勇敢、做想做的事情?

就這樣,我不再要求自己一定得做出完美的Podcast節目,少了完美負擔,我發現自己變得更自由輕盈,既然不完美也就沒什麼好擔心了,放膽去做吧!過程中也經歷許多次修修改改,或是覺得內容豐富度不足,這些經歷讓我看見過往的自己過於眼高手低,還沒學會走就想飛。

一步一步踏實地走,陪著不完美的自己走過才發現,原來這樣的我也很好。

 

Beverage Filled Mug Near Apple Airpods With Lightning Connector and Apple Magic Keyboard

 

  1. 不被個人品牌綁架,做真實的自己

早期我非常熱衷於分享個人品牌內容,分享如何找到寫作靈感、投稿技巧、找到個人品牌主題等內容,每天想著如何為TA創造有價值內容、忙碌的排程、每週電子報發送,直到有一天問自己:經營自媒體是為了什麼?如果沒有TA,我還想做自媒體嗎?

經營Podcast節目前期,內心非常惶恐不安,不時在擔心下一集的內容會不會開天窗,我開始陷入病急亂投醫狀態,幾集內容沒有靈魂,純粹為了做而做,只因不想暫停週更頻率。

 

有次收到聽眾回饋說很喜歡每一集Podcast,內容發人深省,讓他釐清了過往經歷,重新有了面對的勇氣,但有幾集實在聽不下去。看完後我不禁嘴角失守笑了起來,聽眾提到的集數正是我覺得沒靈魂的作品。我相信:

沒有自己的個人品牌,充其量只是一堆內容,不會觸動人心更不會引起共鳴。

 

經營自媒體是為了療癒自己和世界,療癒世界前必須先療癒自己,正如蘇予昕在《活出你的原廠設定》提到『照顧自己,等於照顧了全宇宙』,漸漸地我放下『經營個人品牌』的框架,不再急著向世界證明自己,而是放慢腳步回頭找回狀態自在舒服的自己,調整生活的步調繼續好好生活。

做了一年Podcast節目我發現,個性內向並不是無法與人交談,我們只是不擅長沒主題不著邊際地無目的亂聊天。Podcast節目恰恰給了我一個舞台發揮安靜的力量,調整與人交流的頻率、事前準備並設計好內容方向,結束錄音後有種自我療癒的滿足感,感覺又更懂自己一點,這份自我療癒超能力也希望帶給收聽節目的你。

你也在成為自己的道路上嗎?I’m all ears! 在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吧!或者加入內向者私密社團一起討論😊

 

 

 

 

cerys-sign-100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於我

嗨~我是Cerys 莎瑞絲,目前是實習心理師,正走在成為自己路上,期待與你相遇!

文章

Podcast

臉書私密社團

推薦閱讀

更多內容

解憂書單|這些年滋養過我,5本值得推薦的心理書籍

解憂書單|這些年滋養過我,5本值得推薦的心理書籍

不知不覺從上班族轉換跑道來讀心理諮商所已兩年,這兩年讀碩讓我學習更多專業心理諮商理論與實務,趁著進入全職實習前,想與你分享在滋養我這些你的經驗以及起到自我療癒作用的5本心理書籍,即使沒有心理諮商背景也完全能夠讀懂,非常適合推薦給想要自我探索的你,以及喜歡透過閱讀自我療癒的你。 弗蘭克《活出意義來》 購買書籍 內容:...

致30歲焦慮的妳:別害怕犯錯而錯失了想要的生活

致30歲焦慮的妳:別害怕犯錯而錯失了想要的生活

30歲就像是個分水嶺,好像不做些什麼就對不起自己。 或許受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影響,華人社會強調著30歲必須得有一點成就,這句話似乎預設著30歲開始應該有個“像樣”的人生,像是說比如說30歲就該買套房、買輛車、或者步入婚姻,結婚生子? 面對這些年齡焦慮,沒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比較好。不知道你是否也在30歲焦慮中呢?或許你清楚知道走入婚姻及創業並不是你想要的,卻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我30歲焦慮的故事,也希望對你帶來一些思考和想法。    是時候把接下來的時間留給自己...

致職場內向者:這樣的你並沒有不好,你就是最好的你

致職場內向者:這樣的你並沒有不好,你就是最好的你

你身邊有內向的朋友嗎?還是你也是個內向者呢?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你知道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嗎?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外向者需要找一群朋友出外吃飯,從中恢復能量;內向者則是必須一個人靜靜地,不管是看書、泡澡或是發呆都好,只要是一個人,內向者就能好好充電,再繼續出發,這就是內外向的不同。...